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后,终于在2月21日开启迟迟到来的美国之旅。然而,尚未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,安倍即以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的反华言论引起舆论哗然,并受到中方严重质疑。
在21日见刊的《华盛顿邮报》专访中,安倍毫不掩饰地对中国恶语相向,不仅无端指责“同日本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冲突是中国根深蒂固的需求”,而且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抹黑为中国试图“掠夺”他国领土,甚至妄断中国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、捍卫领土权益等正常和正当举措是为了“维护政治统治”。如此既无理又无礼的言论出自一国政府首脑之口,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是罕见的,难怪中国外交部强烈要求日方做出澄清。
众所周知,安倍当选后原本宣称首次出访要去美国拜码头,然而,由于日美中三角关系的微妙,以及他本人竞选言论的咄咄逼人,吃了奥巴马团队的闭门羹,遭受外交冷遇,样子十分难看。此后,安倍退而求其次,访问东盟三国为其外交揭幕,彰显访大国而无门的尴尬处境。在那场草草而终的游说访问中,安倍开启以中国为靶心,以拉拢、挑唆和离间为手段的亚太外交战略。然而,东盟三国领导心中有数,并无明显跟着日本趟东海浑水的兴趣。
安倍此次访美前精心准备的涉华言论,无非是东盟说辞的升级版,只不过面对美国这个大靠山,更为毫无遮拦,更为危言耸听。其实,安倍嘴巴再大,鼓破双腮,也无法吞没如下铁血事实:给亚太国家带来过灭顶之灾的恰恰是日本自己而非中国。中国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反日情绪恰恰是日本自1928年后践踏中国主权、戕害中国人民、蹂躏中国民族尊严长达17年所致,创痛之深,凌辱之甚,没齿难忘,世代相传,而类似安倍这种颠倒黑白的言论,又使弥漫在中国国家和民族记忆中的仇日基因欲罢不能。至于将领土之争形容为掠夺他国领土,更不像一个政治家应该有的客观表述,凸显了安倍国际关系常识和常理的缺失,愈加证明今天的日本的确陷入了“政治侏儒”时代,其离政治大国的梦想渐行渐远。
美国的政治家和观察家们当然不乏远见卓识者,毕竟美国自命为全球领导者由来已久,一些政治家和观察家观察问题不乏全球眼光和历史眼光。美国媒体很清楚日本“麻烦制造者”的角色和安倍此行目的,所以,《华尔街日报》在安倍到来前使出下马威,要求他向奥巴马承诺:在钓鱼岛问题上绝不开第一枪,绝不伤害平民。其实,安倍及日本政客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,在战争与和平这个历史话题面前,日本在美中两国及两国人民面前,是没有资格指责别人的,美中之间固然有过朝鲜战争这样的局部热战和长期“冷战”,但共同遭受的最深伤害都来自日本军国主义,共同的历史友谊,也凝聚于联手抗击日本法西斯扩张。
当然,历史记忆代替不了现实利益。日美之间存在着安全保障、政治价值和经济合作等多方面的利益;日中之间除钓鱼岛归属等历史问题,利益也远远大于分歧;中美之间摩擦固然不少,但共同利益不仅连筋带骨,而且是战略性的、全局性的和全球性的,绝非一时一事一地之得失。因此,无论是中日关系和亚太地区稳定,还是中美关系和世界安全,政治家都需要更宏观、更清醒也更现实地认识和判断,激情演说和撩拨言辞用于竞选也许是恰当的,但政府对话和国家交流,必须出语谨慎,把握分寸,语言大师式的表演最终无助于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良性互动,都只能是政治侏儒的把戏,甚至是祸国殃民的口舌之快。
不过,无论对中国还是日本,指望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完全中立的态度也是不现实的。美国的外交策略是“离岸平衡”,对于钓鱼岛争端也负有严重的历史责任,为了制约和拉拢中日两国,不在主权问题上选边却又将其划入美日安保范围,客观上将加剧中日间的鹬蚌相争。美国的“重返”亚太,是一种防范性的战略再平衡,不仅防范中国崛起的外溢效应,也防范日本的再次强大和重蹈覆辙。
因此,安倍们应该了然:与其指望美国“一边倒”,不如中日两国商量解决争端。
(作者为博联社总裁)